(相关资料图)

北京西城,前马厂胡同60号院。

这个藏在后海深处的院子,幽深典雅,外面看并不起眼,内里却别有洞天。

推门入院,迎面是一棵高大槐树,足有百年,枝繁叶茂。

2007年的一天,一名老者轻车简从到此,推开院门,有人赶紧迎上,恭请进院内最深处的套间。

屋内墙上,挂着一张特殊的照片,一名男人坐在椅子上,老者站在他身边。

要知道,老者乃康师傅,能站在别人边上做陪衬,坐着的男子是何许人也。

这是我最信任的人。

康师傅拍着正在给他按摩的男人胳膊,一脸笑容。

按摩者人称曹国师,正是照片上坐着的男子。

在后海的这个院子里,曹国师以康师傅为中心,翻云覆雨,不到8年的时间,就掘金8.7个亿。

01

有此能耐的,并非曹国师一人。

白恩培叫我苏总,秦光荣叫我洪波。

说这话的是一个名叫苏洪波的人,此人原本是云南计委培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,后辞职经商,混在北京。

可是,云南先后两任省委书记白恩培、秦光荣,都将他奉为座上宾。

来头大,靠山硬,关系广,成为他的标配。

苏洪波的饭局上,都是省级干部,他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,连副省级领导都只能坐在他边上,大家敬酒也是先敬他。

在彼时的云南官场,苏洪波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。

有一次去唱歌,苏洪波喝多了,酒精的作用下,他玩了一把大的。

当时,唱歌的人中有一个副省级领导。

仗着酒劲,苏洪波抡起巴掌,照着这个领导就是一个大耳刮子。

啪的一巴掌出去,苏洪波的嘴里还大喊着:

你给我滚远点。

这一巴掌下去,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,就连苏洪波也被吓的醒了酒,摸着手掌惊在了原地。

毕竟被打的是副省级领导,无缘无故的挨了一巴掌,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,想想就可怕。

可是,当众莫名挨了打的副省级领导却不仅没有发火,反而安慰苏洪波坐下来醒醒酒。

就是这一巴掌,将苏洪波打上了人生高峰。

从此,在彼时的云南官场,没人敢与他顶撞,他要做到的事,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眼神,就有人帮他搞定。

与苏洪波同样神奇的,还有一个名叫何清帆的女人。

在云南官场,何清帆被大家尊称为公主,也是一个标杆人物。

一身名牌,惜字如金,不苟言笑,是何清帆的标配。

名牌加身,会无形中提升身价;惜字如金,会让人觉得她城府深,探不清虚实。

最重要的,在和人谈话时,在本就不多的话里,何清帆一定会不经意地提到某个大领导的名字。

而且,一定是随口一说,且点到为止。

即便来人没有明白,想进一步追问,她也只是一笑而过,绝不会再说。

简单的几招,一定会让对方对她充满神秘感,从而将对方死死的拿捏住。

02

苏洪波人生的转折点,始于2003年。

那年北京开大会期间,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在饭店宴请领导。

巧的是,当天,苏洪波也在这家饭店里与领导吃饭。

由于双方互有认识的人,为了方便,干脆两桌并成了一桌,大家一起热闹。

推杯换盏间,白恩培不仅认识了不少京城领导,更看清了苏洪波的能力。

苏洪波原本是云南计委培训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,后辞职经商。

常年混在北京的苏洪波,能说会道,在酒桌上八面玲珑。

作为旁观者,白恩培看出了苏洪波的道行,在京城人脉广,能手眼通天。

急于在官场再进一步的白恩培,觉得这是对自己有用的人,主动拉近了与苏洪波的关系。

其实,彼时的苏洪波在京城混得并不好,但能意外结识省部级大员,喜不自禁。

如果说苏洪波的上位纯粹是巧合,同在云南发展的何清帆,靠的则是十足的包装。

何清帆是四川人,中专文化,农村人,家境并不好。

但她自小就不甘心低人一等,毕业后,将自己的事业放到了云南。

普通的工作,何清帆自然看不上,她明白,要有好的发展,必须有好的背景。

但一个农家孩子,哪来的背景和靠山?

不过何清帆自有门道,她开始频繁往北京跑。每次去北京,海里台里堂里,是必去的几个地方。

她当然不是去游玩,而是为了拍照,以这些地方为背景,将自己拍进去。

为了什么呢?发朋友圈。

何清帆可不是简单的显摆,而是有着缜密的设计,她想以此打造一种人设,显示自己在北京有背景,有人脉,有关系。

照片被主动或被动的散播出去,流传在彼时的云南官场。

不失时机,何清帆又放出了一个爆炸消息:

她父亲是中央领导,因为娶了后妈要生二胎,她不高兴,出来散心。

消息就在外面流传,有人向她当面求证,何清帆既不否定也不肯定,只是微微一笑。

她要的,就是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。

京城领导的父亲,再配上钓台等地点的照片,不少人都相信了一个事实:

何清帆来头不小,有背景有人脉。

经过一番操作,苏洪波何清帆的“事业”步入了快车道。

03

远在云南的白恩培,时常与在京城手眼通天的朋友苏洪波联络。

白恩培给自己定了个规矩:

只要苏洪波到云南,不管自己有多忙,在陪多大的领导,都要晚8点雷打不动回家。

不是因为白恩培是个顾家的好男人,而是为了把苏洪波请到家里,喝酒聊天。

白恩培结交苏洪波,目的很明显,就是为了自己在官场上能再进一步。

苏洪波呢,有了省委书记的朋友,更是有一肚子算盘。

会来事、善交际,是苏洪波的本质,再加上在云南计委工作过,熟悉体制内的运作规律,深谙官场潜规则。

混迹北京,再回到云南后,因为有了白恩培的加持,此时的苏洪波俨然已经成了人物。

苏洪波专门有自己的话术,说话说半句,故作神秘,称谓不说职务说首长。

而且,还时不时北京云南两地飞,特意营造一种来头大,靠山硬,手眼通天的官场老炮。

原本,大家对他并不怎么感冒,但看到白恩培都对他恭恭敬敬,没人敢对他质疑了。

就这样,苏洪波逐渐走进了彼时云南的政治中心。

白恩培利用苏洪波,苏洪波利用白恩培,其他心怀鬼胎的官员为了攀高枝,追逐苏洪波。

于是,一个怪圈子形成了,圈子里,大家利益交织,各取所需。

何清帆呢,在她的精心设计下,也开始在云南官场崭露头角。

有了“名气”,势必要向钱靠拢。

何清帆看上了昆明五华区的一个项目,她开始主动向时任五华公安分局局长涂力军进攻。

当时,涂局长正好离婚单身,何清帆主动找他约吃饭,找各种由头和他见面。

涂局长当然知道何清帆的名号,如今她竟然主动追求自己,求之不得,一来二去,两人就绑到了一起。

仅仅2年的时间,何清帆就从涂局长手里拿下了2个多亿的项目。

有了这单的成功,接下来就方便多了。

在涂局长的加持下,何清帆的饭局上,经常不缺大小领导,而这个时候,就是何清帆表演的时刻。

她会假装不经意地打个电话,然后某个领导的秘书就赶了过来。

饭局上的其他人看到何清帆如此呼风唤雨,自然更加对她刮目相看。

04

包装自己,混入官场,然后敛财,这是苏何两人共同骗术。

骗子之所以能得逞,是因为:

骗子谋财,其他人图的是政治资本,双方一拍即合,各取所需。

白恩培请苏洪波到家里喝酒聊天,秦光荣则邀请苏洪波一起散步,有接连两位省委书记的加持,苏洪波怎能不再云南混得风生水起?

仅别人求他办事一项,就收受现金5000多万。

何清帆也是一样,背后有大小官员,再加上她本身的装神弄鬼,也颇为吃香。

接手两个项目,总金额就达5个多亿。

但是,不管苏洪波和何清帆之流怎么包装,说到底,他们就是政治骗子。

利用有些人攀高枝的心理,上演荒唐之事。

政治骗子不仅插手人事,还拉帮结派,破坏政治生态,是寄生在所谓官场潜规则中毒瘤。

严厉打击那些所谓有背景的政治骗子。

20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,高层发出了动员令。

彻底铲除政治骗子的生存空间,势在必行。